親愛的家長和孩子們:
大家好!我是皇冠鳥!我平常守護在輔導室的門口,看著麗山國小的小朋友來來去去,有些小朋友會把自己的煩惱跟我分享,我就會回信給他們,希望能夠給他們一些力量來面對困難。而這學期就要結束了!還記得九月開始時的自己嗎?那時候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,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呢?這幾個月的每分每秒,你又是怎麼過的呢?
親愛的家長和孩子們:
大家好!我是皇冠鳥!我平常守護在輔導室的門口,看著麗山國小的小朋友來來去去,有些小朋友會把自己的煩惱跟我分享,我就會回信給他們,希望能夠給他們一些力量來面對困難。而這學期就要結束了!還記得九月開始時的自己嗎?那時候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,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呢?這幾個月的每分每秒,你又是怎麼過的呢?
親愛的家長和孩子們:
明天就要開學了!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心情呢?可能有些緊張,可能有些期待,可能有些興奮,這些,都很正常。不知道大家為開學做了哪些準備呢?是把書包整理好,明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,決定好隔天的早餐吃什麼,或是約定好明天放學怎麼回家呢?還是你有屬於自己的收心小撇步,讓自己能夠舒服地進入夢鄉,接著元氣滿滿的起床?
~中崙兼職實習心理師/高中輔導老師/許豔秋
◎認識「網路成癮」
「積極暫停區」並不是處罰孩子的地方,而是一個讓孩子與大人有情緒時可以冷靜自己的安全區域。大人就算要跟孩子討論,也要等到他情緒穩定後才進行。所以當一個人在「積極暫停區」時,其他人應該要尊重他、不打擾他。
防疫期間若是停課在家,該如何持續運動?如果不能出門,又該如何規劃室內運動?
【免費心理衛生講座】第二彈
講座快訊《家有迷網少年》📣📣📣
電視常有災難新聞、或打人暴力畫面,孩子看到了嗎?孩子如何反應?大人又該如何跟孩子說不好的事?
資訊發達的時代,一個小視窗或螢幕打開,隨時都可以看到琳瑯滿目的新聞,有些重大事件免不妨被孩子閱聽到,可能是驚悚的、可能是駭人聽聞的、抑或是悲傷的…,我們要如何讓孩子適當地接收這些訊息?又不會引起不適切的心理反應?美國心理學會(APA)與美國醫學會小兒科期刊(JAMA Pediatrics)分別在2015年與2017年各自發表相關文章,教我們如何跟孩子談論負向或災難相關新聞。以下是心理特攻隊幫大家整理的訊息,讓我們能夠安心地跟孩子討論任何事情。
近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引起了社會高度的關注,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,除了適時配戴口罩、勤洗手,做好自身防護以外,也要維持作息正常及身心的穩定,如果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了異常的負向情緒與壓力反應,可向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尋求支持或轉介,在疫情來襲時穩定身心。
看著新聞中輪迴播報的疫情快訊,以及社會大眾搶購防疫物資的消息,整個社會似乎都籠罩在緊張不安的氛圍中。臺北市衛生局表示,一般人在遭遇、目擊或聽聞突發危機事件時,均有可能產生暫時性的壓力反應,譬如:疲勞虛弱、惡夢頭痛、胸悶心悸、胃口差等生理反應,以及擔憂害怕、感傷憤怒、情緒起伏等情緒反應,這些都是正常的、不用過度驚慌。
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廖怡玲臨床心理師亦提出建議,只要跟著「心情小夥伴安心5法寶」,就能慢慢恢復以往的心理狀態(如附圖)。
心:學習一些適合自己的紓壓技巧,舒緩身「心」是要角
情:理解接納事件引發的情緒反應,心「情」焦慮也還好
小:避免接收過多令人恐慌的資訊,新聞「小」報可以少
夥:定時吃飯睡覺恢復生活秩序感,生活規律作「夥」找
伴:聯絡親朋好友互相關心與支持,電話陪「伴」免煩惱
但是如果市民朋友出現下述二種情況之一,則最好能儘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,或是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連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