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積極暫停區」並不是處罰孩子的地方,而是一個讓孩子與大人有情緒時可以冷靜自己的安全區域。大人就算要跟孩子討論,也要等到他情緒穩定後才進行。所以當一個人在「積極暫停區」時,其他人應該要尊重他、不打擾他。

同理彼此,實踐親子間最堅定的愛,《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》讓親子關係正向大躍升

有經驗的家長都很了解,有時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會「情不自禁」、「不能自己」的生氣。為了避免傷害孩子,我們需要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,並在感覺開始生氣時先離開現場,避免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。不要再誤以為用憤怒的方式逼迫孩子就範,就是最好的教養方式。而要做到這點,我們必須在環境裡設置「積極暫停區」。

設置積極暫停區

「積極暫停區」是當孩子或大人有情緒時,可以到那裡休息,並讓內心恢復平靜的地方。請注意,它不是一個「孩子不乖就罰他在那裡坐著」或「孩子不聽話就叫他在那邊反省」的地方!若用這種觀念來看待「積極暫停區」,那麼再有理念的精巧方式,也會淪為沒有理念的處罰手段!

在家裡,我有屬於自己的「積極暫停區」,就是在二樓主臥室床前面的藤椅。每當我生氣的時候,都會走到二樓去讓自己「積極暫停」,給自己一個空間消化情緒;等到平復後,再去跟孩子討論。

我兒子也有自己的「積極暫停區」,在他四歲半以前,是在家裡二樓的佛堂。那裡是個氛圍寧靜而和諧的空間,每當他生氣或傷心時,媽媽就會邀請他到樓上去。習慣以後,有時他感到生氣或傷心也會自己上去。

為什麼孩子願意到積極暫停區呢?因為他了解那裡不是處罰他的地方,而是讓他心情變好的地方。佛堂裡有一些簡單的法器,兒子小時候曾接觸過,我有示範給他看怎麼使用。而他兩歲到四歲喜愛的一個活動,就是在吃早餐前和吃完早餐後去敲法器唱佛歌,唱到一半還會說自己唱得很好聽。

後來我們發現,每當兒子生氣或傷心時,就會自己走去佛堂,一邊敲法器一邊唱歌來舒緩自己的情緒。大概唱個十五分鐘後,他就會自己走下來跟我們說「我沒有傷心了」或「我已經生氣完了」,而我們就會跟他抱抱。有時過了十五分鐘發現他還沒有下來,我們就會上去看看。通常會看到他坐在墊子上看故事書,而心情已然平復。

四歲過後,兒子漸漸沒有敲法器唱歌了,而是在生氣或傷心時到「積極暫停區」休息。牆壁上掛著一個音樂小熊,他會拉小熊身上的小繩,讓它不斷重複播放療癒的音樂,然後自己看故事書。因此,我會建議家長可以在「積極暫停區」擺一些能讓孩子心情變好的東西,例如音樂盒、故事書或泰迪熊等。有些家長聽了可能會說:「孩子生氣還要讓他坐在一個地方聽音樂放鬆?他不是應該要坐著好好反省嗎?」我再提醒一次,「積極暫停區」並不是處罰孩子的地方,而是一個讓孩子與大人有情緒時可以冷靜自己的安全區域。大人就算要跟孩子討論,也要等到他情緒穩定後才進行。所以當一個人在「積極暫停區」時,其他人應該要尊重他、不打擾他。

請記得,孩子會吸收我們所做的成為自己。當我們有情緒時,孩子也會跟著有情緒。所以,我們必須懂得如何調節情緒,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情緒教育。首先,就從在家裡設置「積極暫停區」開始吧。步驟如下:

(1)找一個燈光美、氣氛佳的時間,向孩子說明。

(2)開場引言:「孩子啊,有時候我們會生氣,對不對?在生氣的時候,我們需要時間冷靜,心情才會恢復。」

(3)切入主題:「我們也需要有一個舒服的地方,讓我們在那邊冷靜。所以,讓我們在家裡做一個你和我的『積極暫停區』。」

(4)解釋功能:「這不是一個處罰的地方,而是能幫助我們冷靜下來、讓心情恢復的地方。」

(5)說明目的:「我們因為很愛對方,不希望自己生氣會傷害到別人,所以才會到『積極暫停區』休息。」

(6)補充細節:「如果有人在『積極暫停區』冷靜的時候,我們都不可以過去打擾他。」

(7)接著告訴孩子,你自己的「積極暫停區」在哪裡,那邊放了些什麼;如果你生氣時,會在那裡做什麼。

(8)以有限制的選擇問孩子:「你喜歡把你的『積極暫停區』放在自己房間還是客廳?」

(9)討論孩子喜歡的東西:「你喜歡在那裡放什麼東西,是能幫助你冷靜的?」

(10)陪孩子發想能做的事:「當你不高興的時候,可以在這地方做什麼,讓感覺好一點呢?」

(11)最後,與孩子一起命名:「叫『積極暫停區』好像怪怪的,要不要取一個你喜歡的名字?」這樣,彼此的「積極暫停區」就設置好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麗山國小輔導室 的頭像
    麗山國小輔導室

    臺北市麗山國小輔導園地

    麗山國小輔導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